2024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启航央音 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央音人”——校党委书记于红梅主讲2024级新生“开学第一课”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云路鹏程九万里,寒窗苦读十余载。在美丽的金秋时节,中央音乐学院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24级新生。8月30日,校党委书记于红梅教授代表学校对新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他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以《启航央音 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央音人”》为主题,激励大家在未来的音乐之路上奋楫前行。

图片

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央音之源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旗帜,这份鲜红的底色来自何处?”于红梅讲到,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延安鲁艺重要的传承单位之一,和鲁艺血脉相连。央音正是在延安鲁艺精神引领下创立的新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她强调,中央音乐学院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延安的黄土地上,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条件下孕育而成的。正如伟大的《黄河大合唱》,在物资匮乏的延安,音乐家们用汽油桶改造成低音胡琴,用搪瓷缸和勺子制造出特殊的打击乐器,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谱写出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伟大作品。

当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演出的场景,至今仍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心中激荡不已。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时刻,简陋的舞台上,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演奏出震撼人心的旋律。“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这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宛如一声声战鼓,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斗志,激励着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勇往直前。七十余载峥嵘岁月,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于红梅特别提到,2018年在延安鲁艺旧址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再次响彻黄土高原,那一刻,不仅是对历史的重温,更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新生们,也让他们明白了“红色基因”的真正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

进入新时代,央音人继续用一部部文艺精品诠释着“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在伟大思想的指引下砥砺前行。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创立了“5·23音乐节”和“10·15艺术节”。这两项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繁荣我国的文艺教育事业,也为推动中国音乐、文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此外,学校还创新开展“新时代文艺宣讲师”工作,先后派出30余位“文艺宣讲师”长期驻扎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艺术为人民”,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

图片

感悟大师风范,领略央音之美

“央音是大家向往的名校,这所名校的魅力来自何处?”于红梅用三句话分享了她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于红梅援引马思聪、廖辅叔、蓝玉崧、林耀基、林石城、吴祖强、周广仁等央音名家大师的光辉事迹,生动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蓝玉崧先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学家和民族音乐教育家,也是于红梅的硕士导师。她深情回忆了自己跟随蓝玉崧先生学习的点滴,讲述了蓝先生将文学、哲学、音乐学、演奏、书法等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述说了蓝先生让自己要坚定信念、耐得住寂寞、追求厚积薄发的谆谆告诫,以及蓝先生手书“红梅花开”希望自己在民族音乐领域如梅花般历经风霜、坚韧不拔地迎接春天到来的殷切期待。于红梅强调,中央音乐学院的底气正是来自于这一批又一批的大师们,这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坚实基础。

“躬耕教坛,弘道传文”。于红梅以数位央音大师为范例,深入浅出地解读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她与同学们分享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的感人事迹,要求大家学习和弘扬沈先生宁被开除也拒绝参演为侵华日军募捐音乐会的不屈精神,希望大家牢记沈先生“户口在国内,事业在世界,根子要扎在祖国”的谆谆告诫,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她以钢琴教育家杨峻教授开创盲人专业钢琴教育先河为例,阐释了央音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以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只要用功,我都喜欢”、不论资质一视同仁指导学生的动人故事,引导大家领悟“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的真谛。

“德艺双馨,以德为先”。于红梅指出,文艺工作者在追求技艺精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个人的德行和修养。如果文艺工作者缺乏德行的修养,纵使技艺再高,其作品也将失去“化人”的灵魂。她以钢琴家周广仁断指重生、重返舞台二十载的传奇故事,以及老院长吴祖强在解放前作为地下党员严守党的秘密、努力为党工作的生动事例,强调了“明大德、严私德”的重要性,阐释了“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从艺先做人”的深刻道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红梅勉励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要像央音的前辈大师一样,怀揣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央音之力

一代代央音人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把智慧、汗水挥洒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于红梅进一步启发同学们思考:面对文化强国的新要求,央音要发挥什么作用?

于红梅指出,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国家队,是中国音乐的“旗帜”。在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践行国家文化战略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近年来,曾韵、梅第扬、金智成等一批优秀央音学子在国际音乐舞台大放异彩,我校学子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屡捧桂冠,这些突出成就充分证明了学校不愧为世界一流音乐学院。

央音不仅是一块培育音乐人才的沃土,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近年来,学校秉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了对外交流的多元化格局,与多所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建立了务实合作关系,积极拓展海外合作办学。我校还倡立“一带一路”国际音乐教育联盟,构建国内外61所院校组成的国际学术共同体,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贡献。

于红梅指出,央音还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先锋。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中西并举,兼收并蓄”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音乐作品,在汇通中西的过程中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改革开放后,以谭盾、陈其钢、陈怡、周龙、郭文景、叶小纲等为代表的央音“77/78级”作曲系学生,在开辟专业音乐创作新天地的同时,也通过他们的作品为西方音乐界了解当时中国乐坛提供了一扇瞭望之窗。近年来,学校成立的“中国音乐创作中心”还持续推出了一批具有中国风范的精品力作,并自2018年起,连续在世界顶级音乐舞台首演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让世界“听见”当代中国声音。这些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亮相,展示了我校师生强大的创演实力,也展示出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形象。

于红梅还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央音人,必须始终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她鼓励同学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红梅希望新生们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矢志修德研艺,塑造央音之人

未来成为央音人的你们将与这所学校紧紧相连,大家应该如何成长,又应该有怎样的作为?”于红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讲话为引领,向新生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鼓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勇敢追梦,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于红梅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央音学子,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到“眼中有光,肩上有责”她希望新生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自觉担负起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责任,让红色血脉成为他们追光前行的动力。

其次,于红梅勉励同学们要涵养道德品性,做到“心中有德,胸怀人民”。她指出,当前同学们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要崇德修身,注重细节,把德行的培养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她强调,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汲取到最深厚的艺术力量。

最后,于红梅希望新生们锤炼过硬本领,做到“本领过硬、心底坚毅”。她鼓励大家在学业上精益求精,练就真本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掌握服务社会的真正能力。她特别提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脚踏实地,才能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具艺术精湛的时代佳作。

“开学第一课”在于红梅对大家殷切的期望与寄语中接近尾声。她希望每一位新生都能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行,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央音人。她说到:“同学们,新时代为你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希望大家倾听人民呼声,感应时代脉搏,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努力追梦,圆梦,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篇章。”

图片

校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开学第一课”。

思政部、人文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何宽钊主持“开学第一课”。党委办公室主任张嫄,学工部部长刘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王轶群,学工部副部长叶冬梅、闫国威,校团委书记徐中海,思政部全体专职教师、学工部相关老师一同聆听“开学第一课”。

学生感想

作曲系音乐分析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图南

于红梅书记从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大师风范、建设文化强国、矢志修德研艺四个方面讲述了央音历史与央音精神。央音是在革命圣地的滋养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老一辈革命音乐家艰苦奋斗中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先锋,是音乐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于红梅书记以多位央音大师如马思聪、廖辅叔、蓝玉崧、林耀基、林石城等人的事迹为例,带领我们感悟大师风范,使我真切体会到央音作为一所顶尖高等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担当。央音的历史和精神,使刚刚成为“央音人”的我深受感召。作为作曲系的博士研究生,我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紧跟时代,扎根人民,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将央音精神代代相传。

钢琴系钢琴专业2024级本科生姜衍泽

“开学第一课”上,于红梅书记深情讲述了央音红色基因的传承、大师风范的引领、文化强国的担当以及修德研艺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激励着我们坚守初心;大师风范如同灯塔,照亮我们的艺术之路;实现文化强国之梦,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修德研艺并重,更是新时代“央音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这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洗礼,激励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管弦系中提琴专业2024级本科生张静雯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随着央音新学期大门的缓缓开启,我满怀憧憬地踏入了这片音乐的殿堂。聆听了于红梅书记的“开学第一课”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忆往昔,看今朝,每一代“央音人”都在诠释“唯有勤奋学习和刻苦练习,才能创作出对国家和民族具有价值的音乐”的理想信念。央音是中国音乐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先锋,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作为新时代的“央音人”,我们应赓续红色血脉,涵养道德品性,磨炼过硬本领,奏响时代强音!

民乐系二胡专业2024级本科生谢天

聆听了于红梅书记的“开学第一课”后,我内心充满了震撼与感慨。回顾学校的历史,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音乐家和教育家在此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与才华。他们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孕育了无数杰出的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座中,那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动人故事让我仿佛穿越至不同的时代,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段旋律都诉说着奋斗的故事。

这堂大思政课,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作为一名新生,我自豪于能在这样一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艺术成就的学校里学习。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中央音乐学院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沃土上,以青春之笔,书写当代音乐的绚丽华章!

民乐系三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徐翌婷

于红梅书记的“开学第一课”,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作央音学子所肩负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央音青年,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然而,我也深知,要承担起这份荣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们应当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深入研究,充分学习大师和前辈们的学术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成为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在思想品德方面,我们应心怀感激、注重道德修养,坚守个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有理想、有才能、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声歌系男高音专业2024级本科生王海霄

在“开学第一课”上,于红梅书记为我们讲述了校史,让我们了解了央音精神,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关怀和期望。当于红梅书记娓娓讲述我校杰出的男高音歌唱家沈湘教授的事迹时,我被沈湘教授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深深感动。“开学第一课”是我们崭新的起点和开端,激励我们就要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愿承担起传承央音精神的使命,为央音续写辉煌篇章,为时代谱写华丽乐章。

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艺璇

于红梅书记的“开学第一课”有深度、有温度,使我获益匪浅。在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大师情怀和对国家的卓越贡献后,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作为音乐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我们有责任聆听时代的呼唤,回应时代的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德行、精进技艺、勤奋钻研,充分运用创新科技赋予音乐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国家。

提琴制作研究中心提琴制作专业2024级本科生何家兴

在这堂精彩的大思政课上,于红梅书记向我们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红色底蕴。她所讲述的央音前辈们的故事让我满怀敬意,非常钦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严谨态度和不懈追求。这种追求卓越、刻苦钻研的精神,正是我在大学四年乃至人生中需要努力追寻和实践的目标。这堂“开学第一课”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勇敢面对未知的学习和生活,激励我要为民族、国家、社会做出“央音人”的贡献。

供稿:思政部

摄影:邸思木雅

责任编辑:静静